自古以来,漂亮的“脸蛋”似乎天然具有传播力。对于舞台艺术来说,舞台美术就是一部戏的“颜值担当”,而对光的运用,则是舞美人的一堂必修课。余秋雨曾说:当代戏剧革命的最神秘部位是灯光革命。随着戏曲演出场所从勾栏瓦舍转移到城市化规范化的现代演艺空间,舞美在灯光运用上的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就一直在被实践与探索。
舞美经典案例2016世界之窗跨年演出,由深圳市舞美动力(www.szwutai.com)舞台策划有限公司举办,专业舞美灯光设计,舞台灯光音响。
深刻介入表演,参与戏剧内在表达的灯光新语汇
婺剧《白蛇前传》是周正平的代表作,也是新时期中国戏剧改革最具现代意识、综合艺术戏剧表达最经典的一台戏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周正平改变以往舞台简单的灯光语汇,以铿锵的节奏感强化表演情绪,丰富戏剧的内在张力。光不仅是表演的烘衬,更是表演点睛之笔,使戏曲演员有特殊内涵的造具现代审美。
舞美动力经典案例:新马商贸城开业庆典
比起浓妆艳抹的“皮相”,周正平更在意的是灯光“恰如其分地表达故事、启发情感”的骨相。他深知灯光科技只是手段,灯光视觉上的过度炫技并不代表舞美的高水平。舞台上的每一道光,每一点色,或是时空的转换与对接,或是场景的营造、画面的构建、环境的渲染,或是人物的心情、心理、态度,都要助益于戏剧的内在表达,帮助完成舞台的戏曲化呈现。
昆剧《班昭》营造出的是简约沉默的光语。以凝重舒缓的渐变光,打造大汉朝厚实大气的时代氛围;以简约单纯的光色变换,呈现人物的心路成长;着力强化光的象征性语汇,营造一种神秘的仪式感。从细微处入手,无限丰富了舞台人物的质感,使观众焦点集中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。
以灯光服务戏曲本体,尊重戏曲写意精神,书好东方美学独有的神韵
中国传统戏曲,追求的是写意的艺术风格,是含蓄内敛、虚实相生、意象相融的独特意境,是泼墨渲染、大笔勾勒的艺术手段,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。周正平悟出“大道至简”的真谛,既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,又契合剧场艺术本质。有亮色,无废笔。
越剧《西厢记》的灯光如一支流动的彩笔,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转换处理得水乳交融,戏剧空间也因灯光的流动而富有了情感、生命和灵动。昆曲《牡丹亭》更是格调明亮灵动,色彩纯粹空灵,意蕴诗意悠扬······
在这个“看脸”的时代,但愿中国的舞美人可以不断去适应、融合这个时代的有益元素,探究与追问,尝试与推进,最终实现中国戏曲舞美技术手段与写意艺术的更为完美地结合。